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晚潮|温州南行:师生、旅途与岁月的馈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8:24:00    

潮新闻客户端 陈红华

168黄金海岸线·无尽蓝。

01

7月6日,大热。

高铁从千岛湖出发,启程去温州南。人心里一旦有了远方,连眸子都会闪闪发光。订下两张高铁票,铁定携阿庆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奔赴,有一种活在当下的感觉,不再拖延到未来某个时间之后,定位心海的锚,抛向记忆深处的弦,让时间停顿的像慢动作,一等就是三十年,犹如交换半生。

差不离的时刻,杭州西,我的大学班主任彭晓峰老师,也将启程共赴一地。

这次走南线,正好是高铁站线,温州-瑞安-平阳-苍南,去访那些心里裹着光的同学们。旅行攻略中,温州一日游:江心屿-朱自清故居-南戏博物馆-池墨坊,然后去瑞安曹村、平阳顺溪和苍南渔寮,妥帖周全的用心安排,一路接送,一路陪伴,一如中国古典诗文的起承转合,虽非腾挪跌宕,亦是见人见事见情,皆出于91杭大中文专二的机缘与情谊。

朱自清故居和南戏博物馆。

出发前,彭老师在大群里发了一张老杭大地图,里面清晰地标注着当年杭大的各个建筑和场所。我猜想,每一位同学有意无意地,会在这张老地图上停留,寻觅,哪怕只是几秒钟的时间。一些过往历历在目——北门边,是10幢11幢和12幢学生公寓,我们住的是中间11幢4楼的3间,旁边是体育系的。不远处是大操场,每周四上午,我们的电影评论课(发电影票,去浙教院附近影院观影,然后写一篇影评),男生足球集结号会在这里吹响,作为右边锋,我在一场8:2的队内比赛中,进过4个球。运动会前,我会陪孝忠在这里练习标枪,这位温一中毕业的高个子,有着潇洒的交叉步和一手不错的标枪技术。6日晚,他会从广州赶回温州小聚。

图书馆在杭大核心区,没课的下午或晚间,我会去那里坐坐,一些文学的底子,也许就是深夜阅读打下的。东三楼是我们常去上课自习抄笔记的地方,偶尔我们也会去“来宾餐厅”改善伙食,月底去女生这边蹭饭也是常有的事,“飞来峰文学社”的读书沙龙也在东三这边……

02

建达同学主动接站。他跑遍温州,熟谙本地,是个非常靠谱的地陪。欧阳、徐华、阿宝、华望等则早已在王朝大酒店等候。第一场安顿在印象南塘的“得尔乐”温州特色餐饮名店,“得而乐”欢迎晚宴之后,可以一睹印象南塘的风采。温州同学们的精心策划与用心安排,让人由衷地感到温暖和情谊。

温州特色小吃鸭舌和猪肠。

温瑞南塘是温州的母亲河。夜游温州的必玩景点是印象南塘,国家4A级景区。

江南水乡的浪漫夜晚,灯火阑珊,小桥流水,一步一景,每一处都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风景。我和阿庆嫂欣然漫步在石板路上,听潺潺流水声,感受微风拂面,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南塘古桥:夜晚的灯光映衬下,桥影倒映在水中,超有意境!水岸长廊:红灯笼高高挂起,古色古香,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看腻了江心屿、五马街、纱帽河,不如来南塘看看夜景。南塘河旁有很多餐厅、酒吧、甜品店、小吃店、饰品店。南塘夜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四桌外国友人坐在河边,喝百威,与路人互动,休闲与热闹也是他们的。阿庆嫂很新奇,就站到外国友人旁摆poss,他们也很配合,纷纷摆出手势,脸上洋溢着一样的快乐和满足。

夜色渐浓,河岸边的建筑、桥梁等都被熠熠生辉的灯光勾勒出优美的轮廓,与河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温瑞塘河的宁静与美丽。

03

丽春在市残联工作,一早就跟文成方面约“百丈漈”景区游,怕是受台风丹娜丝影响,进不了。果然。她又多方联络,说“朔门古港”遗址新近开发,值得一游,她还约了讲解员,自己也索性放下事务,赶过来陪我们。

温州朔门古港码头遗址,地处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东靠海坛山,北邻瓯江,与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

细雨蒙蒙,我们撑着伞,走进“朔门古港”遗址考古现场。古城水,陆城门,成组码头,浴所,木构栈道,干栏式建筑,水井,以及沉船2艘,数以吨计的宋元瓷片和形式各样的漆木器等重要遗物,随着讲解员的手电照指引,一一呈现在眼前。各类遗存年代跨度从北宋延续至民国,尤以宋元为主。瓯江边,“朔门古港”悄然重现“一片繁华海上头”。

朔门古港遗址。

正如阿宝的精要点评:温州千年商港的瓯瓷碎片堆里,躺着半部宋元商史。釉色青白相间,给开放的海上丝路绣了道花边。

参观瑞安博物馆。

04

具体的、细微的体感,构成了对一方水土的印象。深度游、文化游代替走马观花,少不了对当地美食的沉浸式体验与期许。到温州,我们去老城区的小巷里,寻一碗地道的猪脏粉。

刚出朔门古城遗址,骤雨忽至。雨水洗涤着巷子里的狭窄小路,溅起的水花噼里啪啦地跳跃赶脚似的,几无悲悯之心。我和阿庆嫂,跟随着阿宝、华望,无厘头地在巷子里穿梭,三叶草在水洼里兴冲冲地跳过,颇似弄潮儿劈波斩浪,已顾不上湿鞋湿身。彭老师在我们前脚,丽春殿后,还不忘提醒我们的鞋子是否湿了……我们一群人,在老城的雨巷中游走。

阿宝原先是经济频道记者,他喜欢在雨中拍摄那些湿漉漉的巷子,那样的画面更加生动,更加有故事感。此刻他不敢怠慢,一边看着导航,一边如探索者,领着我们去追寻那碗温州特色的“猪脏粉”。

华望是个律师,他喜欢雨后的温州,因为那时的小巷会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他总是能从中找到一份独有的清醒。

我们穿过了几条小巷,终于来到“守英猪脏粉店”,这家拍摄《温州一家人》的特色小吃名店。店不大,却很热闹,门檐上写着“温州猪脏粉”,下面是地址仓桥街199号和外卖电话。

狭窄的巷子,商家摊位鳞次栉比,这里市井喧闹,烟火浓郁。

阿宝点了七碗猪脏粉和七碗骨头汤,我们六人围坐在一张小桌子边,丽春司机靠旁坐下。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猪脏粉,即将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它的绝味容颜,仿佛个中融汇着温州的一路繁华与几经沧桑。

一上桌,猪脏粉就给人特别清爽的感觉,猪大肠不油腻,猪血滑嫩,猪肝嫩鲜,粉条劲道,配以秘制高汤与新鲜蒜段,舌尖已急不可耐。

猪脏粉和骨头汤

猪脏粉的味道很特别,既有猪大肠的鲜美,又有米粉的软糯,再加上那独特的酱料,好吃到心窝里。配一碗肉骨头汤。骨头炖得稀烂,汤汁浓郁鲜美,一碗下去,抹嘴留香。

我们一边品尝,一边聊天。丽春告诉我们,温州的小巷就像这座城市的血脉,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它们始终保持着那份古朴与宁静。

阿宝和华望则在谈论他们的生意,温州的小巷和猪脏粉都是温州人骨子里的灵感之源。

雨,依旧在下。我们的心中,有了一段关于猪脏粉的难忘回忆,并由此生发出对这座城市独有的敬畏之心。

05

驱车前往曹村。镇人大李主席和曹村文化讲解员如约在入镇口等候。一下车,就觉得清气阔亮。几丝毛雨,和着微风,在三面环山的空阔谷地徜徉。

大路朝天。左边是“瓯越粮仓 文都武乡”的文创墙栏。飞檐翘角,地动方圆,花灯华彩。中间刻有宋代诗人曹豳(bīn)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诗人在暮春,在乡间秘境,独立凝听,青草池塘,处处蛙鸣,这些当地新生的、充满活力的景物,让人格外悦目,心生一番情趣。而这,正是曹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右手处,抬眼可见草坪上的塑像——捧着书阅读的幼儿,安然坐于牛背之上,老牛四蹄侧卧,深情回眸。两棵松柏掩映之下,是灰底蓝字的“中华耕读第一镇”石刻,与一旁黄色“井”字搭就的“曹村”一样素朴醒目而相得益彰。石坎垒成的梯田中,两垄番薯叶沃泥泛青,长势喜人。

曹村镇位于瑞安市中南部,素有“中华进士第一村”和“中国耕读第一镇”的美誉。沿着村边溪流,李主席边走边介绍:自南宋以来,曹村共出82名进士,以曹豳、曹叔远等为代表,村内保留梅龙书院、进士索面等文化符号,形成“耕读传家”的独特民风。

梅龙书院在山边一处独院里。老旧的瓦房,屋檐下老先生与学子的教诲现场,依稀有当年私塾学堂的模样,右侧是两间狭窄的小屋,据说当年考生,要在这里吃喝拉撒睡三天,完成乡试。桌板既当书桌又当床,空间如此逼仄,难怪曹村出了那么多的进士,莫不是终成大器者,定当寒窗苦读乎。

梅龙书院。

乡试居所

曹村还是浙南南拳发源地之一。马坦文化园里,南拳兵器,“擂”台高筑,远远地,就可感受这里的武术文化与历史故事。

我们又驱车前往天井垟田园综合体,这是曹村必打卡景点。万亩粮田构成“瓯越粮仓”,垟心岛设12米高观景台,可俯瞰田园风光。绿道、花海、农耕文化展示区,非常适合拍照与慢游。

曹村天井垟田园综合体。

耕读广场,融合“耕”(梯田景观)与“读”(进士诗灯),象征曹村精神内核。

李主席又带我们走进“进士索面馆”,横晾如官帽的索面是当地非遗,与“桐庐新合索面”如出一辙,而且极有渊源。

进士索面。

索面,是浙江特产风物。这种丰载着手感温度和民间智慧的面条,历史悠长、代代相传延绵不断。千百年的索面之路,是匠心匠意的心手传承和坚守。先奉们精湛的手工技艺随身闯荡四方抑或扎根乡土,都在浙江大地上谱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场景。

桐庐新合、临安三联衢州常山瑞安南山,林林总总的浙里知名索面制作工艺,大同小异,却各有特色。在温州,每一碗索面,细如银丝、洁白细腻、味冷而清,饱蘸着瓯越山水的柔情与韧滑,分寸有度、恰如其分地融入在每时每季的随常日子之中。

进士索面共富工坊。

大厅宽敞的里间,三桌穿着校服的初中生,正拿着筷子,安静地吃着热气腾腾的“进士索面”,只听得见“嗦嗦嗦”的声音,那是民间非遗美食发出的时光回响。

“进士索面”博物馆用心地提供着这样的品尝和体验,让人不由得对曹村的文旅文创肃然起敬,并产生更多的期许。我们被引入一处包厢,四五样浇头一上桌,舌尖就被完全挑逗了。清蒸鳗鱼干,“水里的软黄金”色彩黄灿,“丰满一生”。酱油肉片有嚼劲又不失糯软,口感极佳。今早采摘的马蹄笋,肉质脆嫩得不像话,又恰如荸荠般鲜甜爽口,“马到成功”的菜名也添了彩头。一盘“青云直上”,食材新鲜,口味清淡,寓意可期。

窗外是大片随风摇曳的荷花,细雨霏霏,亭角湖面,一派“荷叶何田田”的江南风情。

06

从鳌江驱车近一个小时,我们到达顺溪古镇。林洁先安排我们吃午饭,就在顺溪桥头。

我和阿庆嫂迫不及待地去石桥上观景拍照。这里像极了桐庐芦茨湾,只是江面更宽阔些,而且石桥也多了几个。台风刚过,雨水微涨。不远处是起伏的山峦,溪水之上,正对着的是画眉峰。一幅顺溪山水画,在夏日清凉里呈现在我们面前。随便摆个poss,就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根本用不着滤镜。

顺溪桥。

推介菜品的时候,老板娘说的是温州话,这让陪行的孝忠颇为诧异,由此聊出了一段家族的变迁故事,主宾也一下子变得不生分。溪河里的石板鱼、小虾和螺蛳,九层糕和和年糕、粉条拼盘的主食,还有溪鳗和石蛙,让我们有幸品尝到当地的美食。

溪鳗的烹制特别讲究,用的是当地的红曲,难怪溪鳗切段,外层是红曲色,里面是嫩白,但依然保持肉质饱实,软糯鲜嫩,而且香甜。口感差别很大,阿庆嫂就不太习惯,她到哪里,都带着辣和重口味,因此只是尝鲜即止。美食不可辜负,好东西不可浪费,林洁客气地夹鳗段,我们的碗里没了空闲,肚子撑了,就再硬撑一块下去。

红曲溪鳗。

吃饱了撑着,林洁当地的朋友陪同我们参观顺溪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的“陈氏大屋”,特意安排了导游为我们讲解。

顺溪古建筑群由顺溪陈族和沙烊陈姓于清代康熙至道光100多年间陆续建成。其建筑形制古朴,规模宏大,保存良好。建筑风格富于浙南民居特色,充满历史文化积淀,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之美誉。2006年5月,顺溪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和孝忠皆是“陈”姓,对“陈氏大屋”自然有兴趣,因此也颇为积极,一边听解说,一边拍些有意思的故事。

瞻仰“陈氏老四份”。坐西朝东,福山靠山的宝地;檐角龙头凤尾,第侯户的排面;二进三院式的建筑风格;举案齐眉,治家有方、待客有道的处世哲学;“含和履中”“驾福乘喜”的家训,“国诒几杖”的匾额,皆为人所叹服。

在瑞安博物馆里见识过的诸如“清末三先生”“承前启后一巨儒”的孙诒让,以及与谭嗣同、梁启超等交往甚密的宋恕等,也与陈家极有渊源,在这里也有相关介绍。

顺溪古屋历经300来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清代初期以来3个世纪的历史这期间,在古屋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这些事件和故事,或以雅游佳会而成一时绝唱,或以开风气之先而引领潮流,或以蕴含民族精神而催人奋进,因而在浙南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顺溪古屋增添了绚丽无比的圣洁光辉。

顺溪。

07

在“壶说悦宴”,孝忠和德祥、华望就认真地商量去苍南的行程,最后确定“霞关镇·半书房+蒲壮所城+马站·近海酒楼”,以及“168黄金海岸线·无尽蓝+金乡·卫城文化客厅+石砰·188海鲜楼”。

在苍南的霞关镇,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沿着霞光小道拾级而上,当地居民的日常惬意在这里随意可见。一老人敞开着衬衣,摇着蒲扇,躺在竹椅上。一老妇在屋檐下洗菜,又抬头可亲地朝我们打招呼……随处可见的是打卡点,或美女电影拍片花絮,或邮局电话亭拉长故事,倚栏远眺,小巷探幽,转角回眸,书卷沉浸……每一个镜头,都是静谧时光里的探寻。

突然降临了一场雨,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柔和。躲进雨中的咖啡店,这里是霞关镇最温暖的避风港。坐在窗边,看着雨滴轻轻敲打窗棂,手捧一杯香浓的生椰拿铁,感受着时间的流转。这里的咖啡店不仅是一个休息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品味生活、与朋友畅谈的空间。

德祥带我们走进悠然的半书房,这是他的同学兼同事的一个悦读文创中心,一个充满书卷气息的文艺角落,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一杯茶,一席话,里面端着满满的故事感。旅行的新奇,在于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德祥介绍说,半书房由肖若副等20多位热爱阅读的教师,于2017年在浙江苍南通过民间众筹发起,最初定位为公共文化空间,兼具社区图书馆功能。通过资源整合,发起“众筹名家思想沙龙”“南方阅读论坛”等活动,累计举办超500场文化沙龙。肖若副提出“读书是成本最低、收获最大的投资”理念,致力于乡村文化氛围营造和阅读推广,后在温州、苏州、衢州、缙云等地支持建设了十多家“书店+”模式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区域文化地标。

在霞关镇,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感受古镇的历史韵味;在街头巷尾的小店里,品尝最地道的苍南美食。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蒲壮所城。

在参观“蒲壮所城”之后,孝忠带我们来“马站·近海酒楼”吃中饭。意想不到的是,这家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店家,却经营着最地道的小海鲜——新鲜海蜇酸辣汤,佛手龟足,鳐鱼,海蜈蚣,丁香鱼,海兔,肉燕皮,将军贝……闻所未闻,吃所未吃。正如苍南的欧阳同学说的,“这些菜是真正的小海鲜,大酒店吃不到,美味极了。”

石砰·188海鲜楼,孝忠摆下饯行宴,享海鲜饕餮盛宴。

海鲜饕餮盛宴。

温州南行:6天5夜,热情充沛的接力陪行,接送赶场的舟车劳顿,周全精细的玩赏攻略,景点场馆的对接讲解,无不让人感怀。回程之际,发图回味,兼表谢意,期待重聚。

十二膳房。

彭老师亦在回杭高铁上抒怀:

浙北飘蓬,幸临瓯越。感诸位之厚谊,如鹿城朝旭,暖彻心扉;承杭大之盛情,似雁荡流泉,润及肺腑。

初至之日,笑靥相迎,执手问暖,驱散路尘之倦;相处之时,佳肴备至,良言频出,尽消客居之疏。行程细酌,或朔门古港之奥,或曹村乡野之秀,皆循我意;起居详察,恐寒温不适,虑风雨有虞,常念安耽。点滴之间,多有仁爱;细微之处,尤显热忱。

十二膳房

顺溪。

观夫温州形胜,山水含章:南雁荡奇峰,拔地倚天,藏千年灵秀,知音涧碧波,跌宕成溪,蕴万古风烟。更有巷陌深幽,承永嘉文脉;匠艺精巧,传东瓯遗韵。海天五色无尽蓝,龟足鳐鱼多佳馔。人文荟萃,既见商贾之智,亦存诗礼之邦。一城之内,纳山海之气,融古今之辉,博大精深,非亲履难悟其奥。

此番行旅,因同学之雅意,得窥瓯越之神髓;赖诸君之厚待,方有此段佳话。感怀所及,非笔墨能穷;谢意拳拳,唯寸心可表。

谨以片言,恭谢诸君。愿情谊如大罗山之松,历岁弥茂;盼后会若瓯海潮声,如期再逢。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