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偷偷改名、夜晚离家,15岁的他在敌后加入八路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7:00:00新华社武汉7月12日电(记者张阳、范源辰、邱婧熠)80多年前,他还是个没有枪高的“嘎子”兵,穿梭在冀中平原的地道里,行船在白洋淀的芦苇间。80多年后,他年近百岁,精神矍铄,在湖北恩施,坐在轮椅上向记者讲述着那段烽火岁月。
他就是抗战老兵张克,1928年1月出生在河北雄县张岗乡方庄村。15岁参加八路军,不到18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当过哨兵、卫生员,成长为一名军医后,又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功赫赫。

张克年轻时的照片。新华社发
七七事变后,张克的家乡雄县沦陷。雄县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大城市三角地带,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八路军在这一带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产生了雁翎队、地道战等家喻户晓、可歌可泣的抗战篇章。张克就在这片英雄土地上度过少年时代。
“从小我家就住着一名八路军,叫张长生,是游击小队队长,专门负责挖地道、藏伤员。”耳濡目染,张克萌生了参军抗日的想法。
“你现在还太小,不能出去。再大上几岁,我们把你带出去。”张长生被调走时告诉张克,他在米家务镇一带活动,如果以后想要当八路,就去那里找他。

抗战老兵张克。新华社发
米家务镇,在张克老家方庄村往北约20里处,正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第十分区所在地。
当时,敌后正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敌人反复“扫荡”后,实行“囚笼政策”,对乡村严密控制。张克目睹日军在村里的岗楼驻军,大人被抓去修碉堡、挖战壕,动不动就被打骂,连他也被抓去做过劳工。
对张克刺痛最深的,是村西几里外里合庄村的一桩惨案。为了躲避“扫荡”,八路军和老百姓在村里挖了不少地道。日军发现一处地道后,将点燃的麦草塞进去,又往里面灌水和喷毒气,一些游击队员和村民实在忍不住,从洞口冲出来,被在外把守的日军一一杀害。

张克所获奖章和他的照片。新华社发
其实,张克原名叫张科,从他当上八路军那天起,才改名为张克。这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1943年3月的一个晚上,吃罢晚饭,张克偷偷离开家,步行20多里摸黑到了米家务镇。辗转找到张长生提到的介绍人后,他加入了八路军,成为当时第五游击小队的成员。
“我刚到游击队里,队长找我谈话。他说你记着,以后有人喊张科,你装不知道。”张克回忆,当时游击队员改名甚至改姓是常见的保密手段。如果当八路军的消息传出去了,全家甚至全村人都会遭殃。
张克的家庭条件在村里不算差,有着十几亩地,他还上过私塾。父亲给他起名为“科举”的“科”,是想让他读书做官、出人头地,他为了表明新志,改名为“克敌”的“克”。
只有15岁的张克学会了拿枪和用枪,但由于年龄小,先被安排到老百姓家里,负责给伤员擦拭身体、端屎端尿。一开始他心理落差很大,认为上战场杀敌才是抗日,“我来抗日了,怎么叫我端屎端尿?”但是一次次见证救死扶伤的意义后,他逐渐转变了想法。
那是一个下雪的冬日,张克随军到石家庄附近,看到刚从前线下来的伤员脚冻得发抖。“一个妇女一下子把自己的棉衣解开,给伤员暖脚。”张克感慨,“怪不得八路军能打胜仗,老百姓对我们这么好。”
从基础照护做起,逐渐学着换药、包扎,后来又到随军手术队中担任护士,张克一步步成长起来。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照看伤员,是一件十分危险的工作。得知敌人要来“扫荡”,张克提前带领八路军伤员转移,好几次经历险境。有一次,为了躲日本人,他带着伤员在雪地里藏了几天,连饭都没得吃。

张克与家人合影。新华社发
“那个年代,八路军伤员缺医少药。”张克亲眼看见一些伤员感染后,因无药医治而牺牲。为此,他冒险去北京、天津买药,一旦被日军发现,不仅药被没收,还可能性命不保。
张克所在的雄县一带,十几岁的孩子,方言里被称为“嘎子”,小兵张嘎的故事原型来源于此。“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说起白洋淀,他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些又高又密的芦苇丛,是游击队藏身的好地方。在陆地上,米家务镇军民打造的能藏身、能战斗、能转移的地道网,为冲破封锁、牵制敌人提供重要支撑,正是地道战的起源地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那天,张克高兴得睡不着觉。
1945年冬天,快满十八岁的张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被派到保定和青岛去学医,正式成为一名军医。后来,他又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救死扶伤,立下赫赫战功。1964年底,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湖北恩施地区筹建军医院(后改名为恩施州优抚医院),担任第一任院长,为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默默奉献数十年。

张克所获荣誉证书。新华社记者 邱婧熠 摄
采访临近尾声,窗外正下着雨,雨声衬着张克清晰平缓的讲述,平静中似有风雷。前段时间他摔了一跤后,行动不便,坐上了轮椅。

张克写的“虎”字。新华社记者 邱婧熠 摄
抗战胜利60周年时,张克在宣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虎”字。翻开他的书法作品,最多的就是一个“虎”字。为何钟爱“虎”字?张克说,抗战杀敌就像是猛虎下山,要胆子大,就像15岁时离家参军那样。
相关文章:
- 偷偷改名、夜晚离家,15岁的他在敌后加入八路军 07-12
- 寻访山东抗战老兵⑤|十五岁参军的八路军老战士徐华谱:皮箱里的烽火青春 07-02
- 日军当年在此开始走向败亡——重访深河桥 06-27
- 为拍“王家卫风”,这群网红扎堆!网友:真不要命了…… 05-23
- 冀时评 | 用好“加减乘除”,为守护地球家园作出更多河北贡献 04-22
- 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生长密码 04-02
- 新思想里的方法论丨千年秀林铺染千年大计秀美底色 04-02
- 记者手记:春到雄安 新城向上 04-01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