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闽清一岁娃误食蟑螂药,民警急救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8:06:00N海都见习记者 李嘉琪
“喂,警察吗?救救我的孩子!她误食了蟑螂药!”近日,一通带着哭腔的报警电话打破了闽清县梅城派出所的宁静。电话那头,市民称其1岁的女儿误食蟑螂药,生命垂危,目前在闽清县医院急需救助。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就此展开。
家中角落施药 孩子好奇误食
民警林孟雄告诉记者,接警后他一边安抚家长情绪,一边火速赶往闽清县医院。还未到达儿科诊室,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已从走廊传来,令人揪心。进入诊室,医生正为孩子催吐,气氛紧张至极。
家长回忆,他们于今年3月在夜市流动摊贩处购买了蟑螂药,近期在家中角落施药,不料被孩子好奇误食,命悬一线。由于不清楚女婴的具体食用量和蟑螂药的具体成分,县医院建议尽快将女婴转院至市里医院做更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大家别慌,得赶紧送孩子去大医院,我联系救护车辆。”情况紧急,林孟雄迅速协调救护车辆将女婴转运至福建省儿童医院,并提前告知医院做好接应。
此时,找到卖药摊贩确认蟑螂药成分成了救治关键。然而,时隔数月,要找到卖药摊贩如同大海捞针。民警果断分头行动:一组指导家长调取支付记录,线上联系;一组根据家属描述的摊贩特征,前往夜市走访群众;另一组联合图侦部门调取当时监控,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搜寻摊贩踪迹。
在多方努力下,民警在接警后一小时内成功找到了卖药摊贩,最终确认了药物成分,且未私自添加剂量,为对症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经救治,女婴生命体征逐步平稳,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不久后出院。
专家提醒:急救、预防有讲究
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虽然成功了,但其背后暴露的安全隐患令人警醒。
福建省儿童医院急诊科负责人林敏介绍,幼儿误食蟑螂药后容易遭受毒药与病菌的双重威胁。一方面,蟑螂药常含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氟虫腈等有毒成分。婴幼儿体重轻,口腔黏膜娇嫩,更易吸收毒素。另一方面,蟑螂携带大量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若药物曾被蟑螂接触过,宝宝误服后也可能引发相应病原的感染。
林敏表示,误食蟑螂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可能出现呕吐、腹泻、嗜睡、大量出汗等症状,严重程度与毒物种类、摄入量及儿童体重相关。其中,有机磷类蟑螂药中毒最危险,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她强调,即便孩子只吃了一点点或暂无症状,也必须就医评估,“因为微量毒素可能有潜在损害,部分症状会延迟出现”。
当发现孩子误食蟑螂药或毒死的蟑螂,应该怎么办呢?林敏分享了科学急救的步骤:首先,小心从宝宝口内取出残留的异物,此时绝对避免使用镊子等尖锐工具,以防划伤口腔或引发呛咳;其次,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帮孩子清洁口腔。此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附近医院的急诊科。同时,尽量找到蟑螂药包装(拍照/留存),如有死蟑螂也应用干净密封袋装好带给医生。林敏特别提醒,除非医生在电话中明确指导,否则不要自行催吐,因为婴幼儿催吐可能导致窒息或误吸,加重危险。
“预防永远胜于救治。”林敏建议,家长应严格管理毒药,所有杀虫剂需锁在儿童打不开的柜子或无法触及的高处。不同药品务必分开放置,避免误认。在防治蟑螂时,首选蟑螂屋/粘捕盒等物理无毒方法;若必须用药就选儿童不易接触的胶饵剂型,避免粉剂、喷雾;施药后48~72小时要高度警惕,每日检查并及时清理死蟑螂。
编辑:林威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文章:
- “男子离婚冷静期毒杀儿女案”今日开庭,男子遗书曝光 08-21
- 民警帮群众挽回损失15.6万元 08-20
- 闽清一岁娃误食蟑螂药,民警急救援 08-16
-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二期建成投用 08-14
- 暑期孩子独自在家,这些风险隐患需注意 08-11
- 潮声丨大小医院开起了“夜门诊”,你怎么看? 07-25
- 没想到,运营商在数智医疗领域的成果这么多,堪称重磅! 07-22
- 快准狠!看七里河民警如何跨省追回每一分钱 07-14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