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潮声丨大小医院开起了“夜门诊”,你怎么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7:12:00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郑亚丽 沈吟
今年夏天,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医院兴起开设“夜门诊”,为患者健康“点亮夜灯”。
夜门诊优点明显,能有效缓解上班族“请假难”痛点,方便患者错峰就诊。但也有人认为,此举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评价“夜门诊”,既要考虑百姓看病的便利,也需考量社会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近期,记者走访了省级、市县及街道各级医院,实地探访“夜门诊”运行实况。
晚上也能看门诊
7月24日17:30,记者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眼见到了下班时间,二楼的针灸科夜门诊反而热闹起来,短短十来分钟,屋里屋外就聚起十几个下班后匆匆赶来的上班族。

7月24日傍晚,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针灸科夜门诊,已经排起队。记者 郑亚丽 摄
“洪医生,快到我了吗”“洪医生,这次给我埋个线”……洪寿海是省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擅长治疗痛症、面瘫等疾病,每周四晚的夜门诊是他值班,冲他来的病号不少。“下了班就赶紧过来,不然后面人很多。”听闻记者咨询排队情况,王女士给记者支招,她因为失眠已经是夜门诊的老病号了。
省中医院是浙江较早开设夜门诊的医院。2022年11月开设了中医内科、针灸科、推拿科(包括小儿推拿)等夜门诊服务,截至2025年7月23日,夜门诊已累计服务近20万人次,其中18岁至40岁的青年人群占67.15%。
如今,加入开设夜门诊的医院不少。上海第四人民医院“中医夜门诊”每周一至周五晚6时至10时开诊;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6月5日起推出“颈腰痛”夜门诊,服务上班族和学生;浙江省安吉县中医医院7月1日启动“夏季夜门诊”,让“上班族”和“学生党”轻松看专家。
开设夜门诊,并非心血来潮。安吉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殷琪琦告诉记者,此前就诊时就有不少病人抱怨:请假不容易,看病排队时间过长。再者,一些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需要针灸推拿治疗,诊疗时间比较长,白天时间不够用。

今年夏天,安吉县中医医院开设了夜门诊。受访者供图。
夜门诊的开放,有效破解了这一“时间困局”,也释放了夜间就医需求。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尽管已是晚上六七时,这里依旧人流不断。自今年7月开通呼吸科夜门诊服务后,医院门诊一天的挂号数就超过了220个,内分泌科则在100个左右。
该医院门急诊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史婧奕表示,他们释放出去的号源,100%能够用完,而且现场尤其是内分泌科这样的专科,还有很多现场加号。
记者注意到,不少夜门诊是季节性或应需而设。比如夏季推出的夜门诊,就是考虑到夏天白天天气热,下班后气温稍低一些,病人就诊舒适度更高。有医生以针灸为例,夏天和冬天的人流可以相差30%至40%。
有的医院推出夜门诊则是根据人流——暑期来临,儿童就医需求激增,暑期夜门诊可以解决家长“白天工作忙、看病请假难”以及患儿“夜间发病就医急”的痛点。
不过,还有一些刚开设夜门诊的医院,仍处于试水阶段,“夜门诊是否持续,会根据百姓反馈来做决定”。
医院面临新考验
走访中,百姓普遍对夜门诊这一便民服务叫好,压力则给到了医院。
“开设夜门诊,远非安排几位医生接诊开药那么简单。”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它背后需要规范、体系化的运转机制和各环节的紧密配合,考验的是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7月7日,杭州西湖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起了夜门诊。得知这一消息,记者7月中旬到现场探访。18时许,现场病患不多,但挂号、药房、检查等窗口均有人员值守,还有在各楼层打扫卫生的阿姨。
服务中心科员范从娟告诉记者,虽然是夜门诊,但医疗流程和日间门诊一样。除了看得到的挂号收费、药品保障、后勤保障等服务外,医院电梯、厕所、饮水机等隐形服务,也需要医院协同安排。

7月7日傍晚18时,杭州西湖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夜门诊。记者 郑亚丽 摄
在其他医院,记者也看到相关服务优化。有的医院专门设置了夜门诊专用的挂号机,还有的在食堂、后勤、安保、财务、信息等方面增加了人手。
除了完善的医疗配套服务,医院“哪些科室开设夜间诊疗,哪些不开设”“是每天开设还是定期开设”“开设的规模多大,如何布局”等问题,也考验着医院的智慧。
一位医疗行业从业者向记者透露:医院一般设有急诊,已经包含了全科、内、外等专科诊室,基本能覆盖夜间患者的需求。因此,大多数医院开设夜门诊,并非将白天的门诊全盘复制,而是互作补充。
拿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来说,他们的夜门诊是针对慢性疲劳、失眠焦虑等亚健康情况,专门为上班族与银发族定制的中医诊疗。
像这样选择性开设夜门诊的医院不少。究其原因,除大型医院患者较多外,市县及街道医院晚间就诊量普遍不高,全面开放夜门诊并不现实,有所选择也是基于当地患者的实际就诊需求。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夜间门诊所涉及的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延长,也是医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安吉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主治中医师陈立峰告诉记者,他们的夜门诊时间是18:00-20:30,实行医生自愿排班制。就他自己来说,报名参加夜门诊后,自己一周的工作时间从5天增加到5天半,“还能接受,值班后可以选择补贴或调休”。
这一排班制,记者也在不同医院听到。整体来说,开设部分科室的夜门诊,对医生来说增加的强度不大,但或多或少会要奉献一些时间。有做针灸的医生举例,他们的夜门诊到晚上8时,但不少人吃过晚饭赶过来就7时多了,挂上号再做诊疗,基本就要拖到晚上9时。
对此,不少医护人员表示,适度加班可以接受,只要能保障合理休息与轮休,他们也乐于参与,为患者提供更多便利。
“夜门诊”如何走得长远
早鸟门诊、延时门诊、黄昏门诊、错峰门诊……医疗机构延长服务时长并非新鲜事。
早在2023年,国家卫健委便发文鼓励医疗机构延长服务时间,以满足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的就医需求。
然而,服务质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无限的投入,夜间门诊也绝非让医院科室、医疗人员无限度增加服务时间。科学系统谋划,才能让夜门诊走得更远。
比如在开设夜门诊的方向上,要有所区分。记者注意到,有些医院根据地区患者实际,日间门诊倾向于老年人患者较多的科室,夜间门诊则更多倾向于年轻患者居多的科室。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夜门诊,也是同样的逻辑。今年暑假,他们选出一些就诊量高的科室,比如心理科、儿保科、口腔科等6个科室开设夜门诊,广受欢迎。
这为众多医院提供了启示: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集中资源亮“长板”和特色。聚焦优势领域,既能彰显医院核心竞争力,又能最大化便民。
在医疗服务上,有患者表示,“夜门诊的功能和标准,如果能和日间门诊一个样,那才是真正方便市民”。潜台词是,白天能挂到的专家号,夜门诊也要能享受。

浙江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中医师杜红根,夜门诊期间为病号做诊疗。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在不少医院的夜门诊,看“专家号”已成常态。在上海儿童医院,有家长就称,之所以带孩子看夜门诊,就是冲着专家号去的。在浙江省中医院的排班表上,记者看到了不少科主任、省级名中医。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医院虽然没有开设夜门诊,但是推出了延时门诊。
比如有的省级大型综合医院,接诊量大,外地患者众多,日间门诊结束时经常拖延到傍晚下班之后,所以医院顺势开设了延时门诊,对日间服务进行自然延伸——既对白天患者负责,也能让一些下班赶过来的病患看上病。
夜门诊开设的初衷是便民,不少基层医院也在配套服务上作了努力。在杭州西湖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注意到,为了配合夜门诊,他们将夜间车位免费开放给病人。此外,夜门诊还推出三伏贴服务,让居民饭后散步时就能顺道治疗,将便民细节落到实处。
对百姓来说,医院开设夜门诊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除了一腔热情,还要合理优化医院软硬件服务,让社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才是双赢。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潮声丨大小医院开起了“夜门诊”,你怎么看? 07-25
- 秦腔《焚香记》亮相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 07-23
- 没想到,运营商在数智医疗领域的成果这么多,堪称重磅! 07-22
- 果然视频|将“撸猫撸狗”融入课堂!专业宠物医生在这所高职炼成 07-17
- 90多笔订单一瞬间没了!记者破译“火星文”,当事人:店铺已经“死掉”了 07-17
- 早安,长春!今天有小雨,最高气温27℃ 07-16
- 广州一重点国资项目80天建成7栋楼后,10多天又拆除,区城管局:2021年该区域违拆已移交至属地 07-15
- 2025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突破30亿 07-12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