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金子可以更亮?万亿中国平安的价值底气在哪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20:07:00    

中期业绩发布会香港会场,马明哲等高管亮相

从最高超1.7万亿市值到腰斩,再到现在站稳万亿关口,中国平安距离自己曾经的“神坛”还有多远?

8月27日,中国平安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举办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董事长马明哲率多位核心高管亮相

26日晚间,平安集团的“半年考”刚出炉。记者留意到,今年上半年,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上半年营业收入5,000.76亿元,同比增长1个点;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9,439.52亿元,较年初增长1.7%。营运ROE为7.5%,下降0.4个百分点

寿险成为上半年一抹亮色。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成,39.8%;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不过,从资本市场反馈看,8月27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微跌,报58.69元,总市值1.07万亿元,继续站稳万亿关口。市盈率7.85,市净率为1.13,处于比较合理状态。

按照半年报,平安将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

在外界看来,尽管此次现金分红偏于保守,但“金子”还是“发光了”。据记者观察,中国平安在当前这波股市热潮中,已经吃到红利。

付欣

股东户数减少近一成,

未来估值底气来自战略和科技

面对资本市场的态度,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认为,市场正在印证并且逐步认可平安的价值,我们觉得这个光还可以发得更亮,因为整个寿险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整个行业的需求、增长正在逐步释放,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时间回到20年前。2004年6月,中国平安以143亿港元的集资规模登陆港交所,成为内地首家赴港上市的保险企业,也是当年亚洲最大IPO。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迈向国际化,更开启了平安万亿市值征程。2007年3月,中国平安回归A股成功上市,并在 2020年底触及1.7万亿元市值高点。

按照平安高管的说法,其在上市以来持续分红超过4000亿。记者看到,截至2025年6月底,平安A股股东户数为716826户,较一季度末减少约7.7万户,变动幅度约一成

尽管2025年“是平安成立37年来危机感最强”的一年(半年报董事长致辞) ,但未来平安估值驱动依然清晰。

郭晓涛

“平安的股价到现在有一定的回稳,但是我们仍然期待未来有更高的提升。”平安集团联席CEO兼副总经理郭晓涛认为,平安的估值来自于战略的持续领先和科技的赋能。

他分析,平安战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是两个规模最大、增长高、协同性高的赛道,两个赛道每个赛道都超过20万亿,尤其医疗养老是进入长寿社会银发经济核心的业务。当这两个业务产生协同性之后,再加上平安在AI领域持续投资、持续创新,相信未来的驱动因素不仅是现在“寿险+产险+银行+其他”,而是真正能够成为综合金融和综合生活服务的提供商,用AI赋能持续创造客户价值,持续给股东带来价值,“我们相信我们的估值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实际上,作为平安的“财务大臣”,付欣也一直强调“价值低估论”。今天,她继续发表一番论述认为,目前平安的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的优势正在体现,高留存客户、高价值客户、低获客成本等价值优势会逐步释放,而医疗养老的护城河也随着战略深化在逐步构建。她坦言,“我相信现在整个平安估值倍数还是非常低的,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持续认可平安的价值,金子会更亮”。

付欣还引用马明哲常说的一句话“我们要做好股东的打工仔”回应媒体称,这句话也是管理层日常工作的关键之言

郭晓涛:“AI in All”,

把金融价值链重做一遍

实际上,上述平安高管口中的另一个驱动关键变量正是AI等科技赋能。互为佐证的是,马明哲在“董事长致辞”中,科技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明哲认为,2025年是AI技术加速突破、生态应用纵深发展的一年。目前平安有近2.47亿个人客户,服务如此庞大客群,人力难以为之,唯有通过数字化创新和差异化服务实现全新的、更大的突破

记者注意到,马明哲在十年前的平安内部会议上就认为,整个数字化将会颠覆其商业模式,全面数字化转型是最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之一。

那么,当下平安对AI战略有何整体思考?郭晓涛现场阐释称,现在是全面AI化、全面智能化,“五智”(智能化营销、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运营、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经营)核心逻辑是要“AI in All”。他表示,将用AI把整个金融价值链从头到尾全部做一遍,把医疗养老的价值链从头到尾全部做一遍,这是整体战略思考。

透露投资逻辑:

新质生产力成长板块+高分红价值股

谢永林

不过,平安在今年上半年频频“入手”银行股、举牌同业,其风向也引来注视。作为险资代表,平安的投资方向是什么?对此,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 谢永林解释,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平安也会适度加大权益配置,但是我们围绕两个重点:其一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板块;其二是高分红的价值股。而外界对其所谓“举牌”的评价,谢永林认为,举牌的“动作感”太强,也不客观,这其实是平安的一种权益配置策略,遵循的是耐心资本、长期主义、价值投资的思路,共同分享发展红利。

作为财务投资,对标的又有何评价逻辑?在郭晓涛看来,不管是投资金融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有一个“三可”原则:看一个企业叫做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他坦言,“这是我们去衡量如何去投资一个企业是否长期持续、稳定持有这家企业股票核心的标准”。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