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潍坊寿光】营里镇:以项目分类攻坚激活高质量发展“全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14:04:00    

寿光融媒讯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更是撬动区域转型的“主引擎”。秋日的营里,洋溢着项目建设的热潮,一幅“项目为王、实干为要”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营里锚定绿色转型、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三大赛道,以分类攻坚破解发展难题,以精准服务扫清建设障碍,让一个个重点项目从“蓝图”变为“实景”,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锚定绿色转型:

新能源项目撑起低碳发展“脊梁”

“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成为区域发展的必答题。营里镇立足地域资源禀赋,将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核心,以大项目、好项目推动能源结构从“传统依赖”向“清洁主导”跨越,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国电投吉电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国电投吉电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的推进,是营里镇布局新能源产业的“标杆之作”。作为省、市两级重点项目,海洋强省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涵盖光伏、风电、储能三大板块,规划建设周期3年,目前已实现一期、三期光伏并网发电,二期风电进入基础施工阶段。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30亿千瓦时,年利税超8亿元,不仅能为区域发展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支撑,更能创造200个就业岗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重丰收。

▲大唐(寿光)新能源有限公司羊口东、营里500MW基地光伏项目

大唐寿光500MW基地光伏项目强势推进,在北部盐碱地“筑巢引光”,既盘活效益偏低的土地资源,又聚焦绿色转型,生动展现绿色发展智慧,助力能源结构转型与地方经济发展。

从“风光储”一体化到盐碱地光伏开发,营里镇的新能源项目建设不仅有“规模体量”,更有“技术含量”,既紧扣国家能源战略导向,又贴合地方发展实际,为县域低碳转型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深耕农业根基:

特色项目激活乡村振兴“密码”

农业是营里镇“立镇之本”,如何让传统农业插上“现代化翅膀”?营里给出答案:以特色项目为抓手,推动农业从“传统种植”向“科技赋能”转型,从“单一生产”向“全链增值”升级。

▲耕农人年产五万吨大量元素水溶肥项目

▲志同道合十万吨颗粒水溶肥项目

在肥料生产领域,营里镇引入的项目既有“定制化”创新,又有“国际化”视野。耕农人生物科技项目聚焦“土壤与作物匹配”,研发定制肥料,投产后年销售额将突破1亿元,为农业增产提供“精准营养”;志同道合颗粒水溶肥项目深耕行业16年,产品远销46个国家和地区,此次扩产升级采用智能化环保工艺,预计年产值提升3000万元,实现“产能与品质”双飞跃。两大项目的提升,既能完善农业产业链上游供给,更会以技术创新带动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寿光品牌果蔬试验示范基地项目

寿光品牌果蔬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则为现代农业发展写下“生动注脚”。该基地投资2亿元、占地2200亩,引入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农业技术,采用“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模式,既解决了农户“种植难、销售难”的痛点,又能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农户共享红利。目前,首批20个大棚已具备种植条件,未来将成为展示寿光果蔬品牌实力的“窗口”,让“营里产”果蔬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肥料升级”到“种植示范”,营里镇的农业项目始终紧扣“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核心,让乡村振兴既有“产业支撑”,又有“民生温度”。

聚焦民生短板:

基础设施筑牢幸福生活“底座”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营里镇坚持“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原则,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从供电保障、住房改善到公共服务,全方位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供电所变电站升级改造项目

▲盈韵学府佳苑住宅项目

供电安全是民生之基。营里镇供电所变电站升级改造项目投资900余万元,通过扩容、更换老旧设备、优化线路,大幅提升了镇域供电可靠性,既保障企业生产的“动力需求”,又解决群众生活“用电烦恼”。住房品质关乎群众幸福感,盈韵学府佳苑项目作为学区项目,不仅建设5栋电梯洋房,还配套文体公园,让居民“学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目前项目主体已封顶。

民生项目虽领域不同、规模各异,但都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从“硬件提升”到“服务优化”,从“基本保障”到“品质升级”,营里镇用一个个扎实的项目,织密了民生保障“安全网”,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优化营商环境:

精准服务注入项目建设“加速度”

项目建设的“快节奏”,离不开营商环境的“强支撑”。营里镇深知,要让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必须拿出“真招实策”,以服务的“温度”换取发展的“速度”。

在审批环节,组建专项服务专班,为重大项目配备“专属服务员”。针对国电投、大唐光伏等项目,专班全程跟踪对接,协助办理用地、环评等手续,将“多部门跑”变为“部门协同办”,大幅缩短审批时间。在要素保障上,营里镇聚焦“用地、用水、用电”核心需求,主动协调土地流转,提前完善园区路网、管网配套,确保项目建设“水不停、电不断、路通畅”。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从“常规保障”到“精准对接”,营里镇用“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让企业感受到“营里温度”,也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项目兴,则镇域兴;产业强,则发展稳。营里镇的实践证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找准“发力点”、抓牢“牛鼻子”——既要立足资源禀赋分类布局项目,又要优化环境强化保障;既要聚焦产业升级增强动能,又要兼顾民生改善共享成果。

展望未来,随着一批批项目的建成投产,营里镇必将以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更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寿光市高质量发展贡献“营里力量”。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