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抗日根据地 今昔巨变丨抗联热土换新颜 解锁黑龙江汤原县的“经济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16:48:00    

黑龙江省汤原县是东北抗联第六军的诞生地,东北抗联十一个军,其中有七个军曾经在汤原战斗过。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新时代的蓬勃生机,80多年来,汤原这片热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台记者 任秋宇:在汤原县的档案馆,我们找到了1992年出版的《汤原县志》,在这本《汤原县志》当中记录了汤原县的党组织建立与发展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历史资料。

1928年春,曾参加广州起义的共产党员崔石泉受党的委派来汤原播撒革命火种,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29年成立中共汤原县委,1931年改称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是时,汤原成为领导下江一带(即松花江下游)抗日活动的策源地。

汤原,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黑土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松花江下游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中心县委都诞生于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汤原县成为抗日武装的活动中心之一,汤原中心县委领导区域一度扩大至现在的佳木斯、鹤岗、伊春、双鸭山所辖区域及哈尔滨市所属的通河和依兰等区域。

中国抗联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群:1936年1月下旬,赵尚志、李兆麟、李延禄、夏云杰等活动在松花江两岸的抗日部队领导聚集在汤原县,秘密举行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史称汤原会议。这次会议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记入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的党的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形成了党的统一领导,标志着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

总台记者 任秋宇:这里曾经是东北抗联第六军的重要革命根据地,第六军的军部机关曾经就设置在此。这里也是第六军的重要的休整、后勤补给以及训练基地,著名的抗日将领赵尚志、李兆麟都曾在此战斗生活过,这里也是东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东北抗联密营遗址。

密营,是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环境下,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建立的秘密营地,是抗联从事后勤补给、安置伤员、培训干部的后方基地。抗日烈火,遍地燃烧,在抗击日寇的岁月中,汤原百姓也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他们和抗联战士军民一心,守卫家园。

总台记者 任秋宇:北靠山村曾是东北抗联第六军的重要后勤补给地和兵员来源地,这有个石雕画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这个故事叫“抬车送粮”,就发生在北靠山村。

北靠山村历史纪念馆讲解员 郭晓娟:“抬车送粮”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秋,据老抗联战士回忆,当时为突破敌人的封锁,解决山上抗联将士的粮食补给,又避免敌人发现运粮的车辙印,北靠山村村民决定将运粮的车拆散,抬着车篷、车轴、车轱辘,抬出离村屯一里多路的小河沿边上,将车重新组装,随后将粮食抬到车上,安全送到抗联密营。

80多年过去了,岁月变迁,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里接续传承,汤原这片红色热土上,生发出谋改革、谋发展、谋幸福的锐气。整个县城的面貌,发生着巨大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仅县城的面貌发生着变化,汤原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汤原县从一个落后的贫困县,如今区域经济综合排名挺进了全省前十。

总台记者 任秋宇:我的身高是185cm,我身边的轮胎几乎和我一样高,这台机械是汤原县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的大型鲜食玉米收割机。以往鲜食玉米的收割,主要依靠人工和小型的机械,像这么大的收割机,因为技术“卡脖子”的原因只能依赖进口。而这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这台机械正在试验阶段,明年就能上市了。

企业负责人 宫照旭:我们从最开始10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从小农村转到工业园区,短短3年我们就发展到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所以在这个发展速度中,能感受到汤原县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的扶持。

近年来,汤原县不仅在孵化、扶持本土企业上下功夫,同时也在招商引资上,为外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目前,黑龙江汤原经济开发区共有122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0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

汤原县常务副县长 孙群:聚焦奶乳一体、现代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畜牧、清洁能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领域,精准对接重点招商区域,通过强化产业配套,深耕产业生态,着力构建高质量招商格局。

2024年,汤原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园区营业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5%、55%、153%,增速均列全省县(市)第一位,县域经济综合排名挺进全省十强;地区生产总值由2021年的80.1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96.6亿元。

英雄之城,红色汤原,这里的沃土浸透了烈士的鲜血,这里的江河传承着烈士的血脉。如今,汤原人民大力赓续弘扬红色精神,继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