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即将正式启用!江西理工大学新校区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9:19:00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李思成报道:开学在即,对于部分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有个好消息得和你分享。江西理工大学再添新校区——三江校区(西园)已全面建设完成,计划于2025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并迎接首批学子。

据了解,该校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占地6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校区内各主要建筑的命名不仅承载着深远的历史记忆,更凝聚着一位位杰出人物的精神光芒。

稀土学院命名为“霞光楼”。“光”取自“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的姓名,寓意光明、智慧和启迪,“霞”取自其夫人高小霞院士的姓名,象征着美丽、辉煌和希望。“霞光”乃院士伉俪姓名中各取一字、合而为一,又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命名“霞光楼”既表达了对两位杰出人物的敬意,也挖掘了学院红色历史资源,凝练体现了学院“科研报国、与祖国同向同行”为精神内核的“霞光精神”,不仅与稀土学院的教学、研究方向相契合,又寄托了对大楼光明璀璨、美好未来的期望。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所在楼宇被命名为“天工楼”,取自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宋应星,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奉新县)人,明朝著名科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采矿工程的人。其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用全书五分之一的篇幅叙述了明代在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方面的技术。

冶金工程学院楼栋以“怀文楼”命名,以纪念古代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綦毋怀文,襄国沙河(今邢台沙河)人,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冶金家,襄国宿铁刀的发明者。他总结了历代炼钢工匠的丰富经验,对古代一种新的炼钢方法——灌钢法作出了突破性发展和完善,同时在制刀和热处理方面也有独特创造,为我国冶金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在的“昌绪楼”,得名于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1920年11月15日—2014年11月10日)。师昌绪,河北徐水人,不仅是我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蚀领域的开拓者,更是参与国家科技政策制定的战略家,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方向。20世纪80年代,师昌绪在预见性提出“863”计划的定位应为“创新”之后,又对如何实现真正的“创新”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思考。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如何能够自立自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怀念师昌绪并且回顾他高度前瞻的科技战略思想,正如夜空中寻找那颗明亮的星,激励后辈前行。

化学化工学院楼宇命名为“德榜楼”。以纪念杰出化学家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他还积极交流传播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作出卓越贡献。

主教学楼命名为“阳明楼”,以纪念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我国历史上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他不仅精通儒释道学,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心学体系,并在人生实践中践行良知学说,立下救世安民之大功,成为“知行合一”的后世楷模。

新校区的落成与命名体系,融合了历史文脉、科学精神与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了江西理工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育人理念。2025年秋季,这座现代化与人文精神交织的新校园将正式迎来首批学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