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春风逛展丨一部新的中国文学史,学者陈引驰《文脉的演进》与读者见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3:13: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思月 记者 宋浩

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读哪些书?很多人都会想起游国恩、王运熙、郭预衡、袁行霈、钱理群乃至吉川幸次郎等名字。今年,这个书单又多了一本著作。

8月15日,《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读者见面会在上海展览中心·第三活动区开展。作者复旦大学教授陈引驰分享新书,中华书局上海聚珍总编辑贾雪飞主持并与谈。

陈引驰毕生致力于治文学史,家学渊源深厚——父亲陈谦豫是华师大古典文学教授,母亲黄世瑜是华师大文艺理论教授。陈引驰教授1984年考入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至今,师从众多大学者,中外文俱佳,腹有诗书,兴趣广泛,上至先秦诸子,下至近代学术,旁及东西方文学、哲学、宗教等,无不涉猎。后因精力有限,遂聚焦中国古典文学和经典。

他研究庄子,著有《庄子精读》《庄子讲义》,是学习庄子绕不过去的学者;近年主编“中华经典通识”“中华经典百句”,将经典引向大众。

《文脉的演进》一书是由陈教授自1995年开始在复旦大学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课堂讲录整理而来,讲稿经三十年沉淀,无数次修改,呈现出今天的面貌。书中,陈引驰以中西文学、文化的大视野进行观察,纵横结合,新见迭出,动态地勾勒出中国文学史的演进历程。

《文脉的演进》自去年12月推出,入选22个好书榜,首印8000册售罄,目前二印已上市。说到该书的装帧,贾雪飞自豪地说:以前的文学史大都是纯文字的,《文脉的演进》配了百余幅图,应该是第一本四色图文文学史著作。陈教授表示看到“金玉其表”的装帧,非常惊喜。

热爱文学是人的天性,每个人或许都经历过“文学青年”的岁月。谈及有人喜欢文学作品,但不了解文学史,陈引驰表示:热爱文学,不读文学史也没关系,但拥有文学史知识、了解文学演进的源流后,会对文学有更清晰、更透彻的了解。文学除了在感性层面打动人心,还要诉诸理性,启发人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本讲录性质的文学史,口语色彩较浓,更能直观感受到大学课堂的风采。如陈引驰所说:课堂讲授像演员表演一样,每次演出都不一样,每次都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刻,学问因此变成了活的东西。如陈引驰在书中融入了游学西方的经历、西方学界的掌故,域外学者的精彩言论信手拈来,中西比较的大视野一览无余。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按照朝代来分,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这样的顺序。虽然脉络清晰,但也不是尽善尽美。以一个政治王朝的兴亡标志一个文学时代,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它和文学、文化的关系有关的,但两者之间的节奏、节拍不完全是一致的。在本书中,陈引驰借用了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的概念,用比较宏观的、鸟瞰的、通贯的视野来观察每一个时段的文学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这个时段的文学有哪些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陈教授用“轴心时代”表达中国文学的关键时段、典范时代。轴心时代产生的文学思想、文化现象,对后来的几百年甚至千年,有定位作用。后世之人回顾自己的文学、传统发展的时候,都会想,那是我们的源头。

《文脉的演进》最突出的创新点是提出“中国文学史的三个轴心时代”的独到之说,“三个轴心时代”包括:先秦时代、唐宋之际、近现代之际。

“这三个轴心时代都非常之重要,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它们之后的几百年,甚至千年的文学发展方向或者基点。”以此为线,讲解每个时代重要文学作品、人物、事件,分析作品和作品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关系等,最终将文学史的脉络或趋势一一展现。

第一个轴心时代是先秦时代。从思想来讲,每一个后世的文人在精神、思想上都深受先秦诸子的影响,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孔子、孟子还是老子、庄子。而从最典范的文学作品来讲,当然就是《诗经》和《楚辞》。

第二个是唐宋之际。唐宋之际出现了很多新的文学现象和经典的作家。从诗歌来讲,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高峰,是中国诗歌的黄金年代;从文章来讲,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骈文的路数,影响非常大。

第三个是近现代,所谓新文学的兴起。白话文表达的情感是现代生活的经验,它追寻的那些典范的作家、经典的文本,不再只有李白、杜甫,只有韩愈、柳宗元,还有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歌德、莎士比亚,是在一个世界性的格局当中。比如,鲁迅能写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一是因为他学了医,二是因为他看了一百多部外国小说。

贾雪飞说,据说一个人的智商水平等于周围五个人的智商的平均值,读好书是最容易提升智商的活动,而作者的恒心、毅力、情怀等精神价值更是我们学习的方面。读者见面会在相吸的场域、共情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中华书局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